充分利用和保護用地上的植被。建筑周圍的樹木或其他植被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室內的熱負荷。灌木籬墻、樹林等可以阻擋冬天的風,或在夏季降低進入建筑內部的空氣的溫度。
植物和水的利用
* 雖然綠色建筑絕不能錯誤地被理解為種植更多的植物來使得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更為相似或協調,但是植被、水等自然元素如果運用得當,實能在改善室內候環境,降低能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至于那些大而無當的草坪、盲目的樹木栽植,從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講,也許恰恰不是綠色的,因為它們耗費了更多的資源,造成更多的污染,而不能改正改善我們的環境。
* 恰當的綠化是改善城市和建筑微氣候環境的有效生態因素。因此在綠色建筑設計中,應充分利用植物這一因素。建筑周圍的綠色在夏季可效降低地表溫度,從而為室內的自然通風提供可能;濃蔭還可以代替遮陽板起到防止太陽熱輻射的作用;植被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而提高空氣中的氧含量,是室內空氣質量的最佳保證。一般來講,建筑的綠化可以分為周邊環境綠化、墻面綠化、室內綠化、屋頂綠化等幾類,但它們的區分不是絕對的,例如在楊經文的生態摩天樓里,綠化從地面一直延伸到屋頂,成為最重要的生態設計要素。
屋頂綠化對于建筑物的能源效率能起到重要,然而常被忽視的作用。一般被廣泛使用的生態建筑技術是應用種有植物的屋頂。這種屋頂可以加強對氣候的天然控制,它具有保持比較穩定的室內溫度和空氣溫度的功能。植物屋頂可以過濾環境空氣中的污染物,滯留50%的雨水,通過蒸發自然地循環,所以能減少對排水設備的依賴。此外,植物屋頂還有額外的隔音/消聲功能?,F在植物屋頂不僅僅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在北歐、北美等有些地方也得到利用,如本書中舉出的戴爾夫特理工大學圖書館、加拿大約克大學生計算機學院等。
* 雖然植物屋頂有建筑形象和生態上的好處,但是如何綠化、選擇何種植物則需要精心考慮,過度茂盛的屋頂綠化也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害處。植物屋頂主要由以下部分組成。
* 植物。小樹苗、苔蘚、草及其他蔓生植物,其選擇取決于屋頂的荷載能力和當地植物種類。
* 底土。主要為有機原料,有時也可用無機的甚至人造的原料來維持植物的生長。
* 防水屋、排水。
* 房頂的支撐結構。植物屋頂需要增加額外的熱絕緣層。由于植物屋頂一般都很重,所以它需要更堅固的支撐結構。
基于植物的空氣凈化系統以及機械采暖和其它空氣流通系統的相互作用可以顯著地改善室內溫度、溫度和空氣舒適程度。使植物成為建筑的一部分。這是已被廣泛接受并使用的手法,然而反過來進行嘗試也充滿趣味;讓建筑成為植被的一部分。這種想法是基于特殊的生態模仿而來,例如樹形城市和結構體等等。在最近的某些實驗建筑中,建筑設計者引用”擬態”的概念,用“偽裝”手段來創造出和周圍景觀融為一體的建筑,它隱蔽于自然之中。